枝月是我的發(fā)小,我們從小在一個村長大。他的名字很有詩意:月亮出來了,人在樹底下抬眼望去,穿過細細密密的樹葉,發(fā)現(xiàn)月亮恰在枝叢中,若隱若現(xiàn),忽明忽暗,美著呢。
但枝月的生活,卻并不是一開始就如他名字那么美。20多年前,他在外務(wù)工并在當(dāng)?shù)刭I房娶妻。不料家中老父卻突因腦卒中而亡,孤身的母親又不愿意去他鄉(xiāng)生活,別無他法的枝月只好賣掉當(dāng)?shù)氐姆孔?,帶著妻兒回到老家照顧母親。
老家相對偏僻落后,比不上城里,且村里都是留守老人,青壯年都外出務(wù)工了,枝月“逆流回歸”是需要很大勇氣的,他是個大孝子,有顆“大孝心”。
既回之則安之,回來了就得把日子過得好些,至少不能窘迫??梢腽B(yǎng)活一大家子,還要供兒子讀書,僅憑家里的那幾畝田地是不行的。枝月得另謀出路——他學(xué)會了開挖掘機,并貸款買了一臺,動土開工,張羅起了他的“土”生意。
算是趕上了好時機,枝月選對了出路:興修水利、挖塘拓渠、修路建房,挖掘機都派上了用場。枝月不愁沒活干,東村西莊、南鎮(zhèn)北街,哪里有人叫他,他就開著挖掘機“轟隆隆”地去哪里。
開挖掘機其實很辛苦,遠不是外人想象的那樣,以為坐在駕駛室擺弄幾下即可。尤其是在夏天,為了省柴油,枝月舍不得開空調(diào),人坐在如桑拿室的駕駛室里,一刻不停地操控著機器,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濕,像從水里撈上來的一樣,好幾次都差點中暑了。冬天寒冷,開暖氣耗油,枝月亦舍不得開,駕駛室便像個“冷庫”,他在里面一待就是一天,工期耽誤不得。
操控挖掘機工作也很乏味,需要耐心和專注力,更需良好的心態(tài),好幾百平方米的土塊,要一鏟一鏟地去挖,急不來,慌不得。有時機子還會中途罷工,在拖泥帶水的溝渠里動不了,也上不來,像塊“躺平”的巨大頑石,枝月只能叫來起重機,吊上來修好后再命它重新“上崗”。
起早摸黑,披星戴月,一年四季,枝月都要開著挖掘機奔忙在鄉(xiāng)村的道路上,臂膀粗壯,皮膚黝黑,雙手粗糲。
能短暫停下來的,唯有在雨天。下雨時干不了活,只能被迫休息,休息時若有個愛好最好,枝月有:釣魚。
我們村里有兩口當(dāng)家塘,以前很淺,經(jīng)常干涸,后被枝月挖得很深。他還在里面放養(yǎng)了好多魚苗,品種較多,有些還是從外地網(wǎng)購過來的新品種,枝月想養(yǎng)個新鮮。
每次回家,枝月都讓我去塘里釣魚,漁具、魚餌都不必操心,他家里一應(yīng)俱全,我只管去拿。有時,他還會陪我釣。雖然枝月喜歡釣魚,但其釣技似乎并不太高明,不怎么能釣到大魚,多是一些鯽魚、黃骨魚之類當(dāng)家塘里土生土長的小魚,至于那放養(yǎng)下去的新品種,已經(jīng)長大了的,也很少能被他釣上來。
但這并不妨礙枝月繼續(xù)買魚苗,他一直保持著不定時不定量地去買放魚苗的習(xí)慣。當(dāng)家塘已有多年沒干過了,以后可能也不會干。那些長大的魚,枝月大概率是弄不上來的,會一直留在塘底。村里的老人常開玩笑地對他說,枝月啊,你買魚苗的錢加起來都能買好多條大魚了,虧死了。枝月呵呵一笑說:“我就是圖個樂,找個寄托,說不定哪天能釣上來呢!”
枝月釣魚時常跟我視頻,他在塘埂上支起一個大遮雨傘,自己就拿根魚竿坐在傘下,一傘、一人、一竿,天光水影,斜風(fēng)細雨,有一搭沒一搭地釣著。旁邊放著正在煮茶的炭爐,當(dāng)中一爐紅炭,還有幾片紅薯干和一些花生,自然是佐茶之用,枝月自稱“此乃雅釣”。
枝月的母親穿著雨衣,在塘邊的菜園里忙碌著。魚是純野生的,蔬菜是有機的,母子倆的餐桌上都是無公害的綠色食品。
我在城里上班,常常在心里羨慕枝月。兒子在外地上大學(xué),妻子在縣城里上班,40多歲的他陪著老母親留在老家,沒有什么大的欲望,也不跟別人攀比,勤勤懇懇地開著挖掘機,將日子過得實實在在。且他心有美好和寄托,偶有清閑,在當(dāng)家塘前垂個釣,風(fēng)雅一回,給自己脫下俗。
有辛苦的付出,也有風(fēng)雅的休閑,這樣的鄉(xiāng)村日子,美如月上枝頭,恰如枝月之名。
(徐立新)
(編輯: 廣州網(wǎng) 龍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