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在世事處理中尋找和獲得參照物的能力,就是參照力,它是一種軟實力,看不見,摸不著,但能體驗到其功效。
很多人都會尋找一個具體的人作為參照物去模仿和學習,希冀能縮短自己的成功路徑,這個向別人學習或看齊的能力也是參照力,也可以說是參悟力。
我們走在一條陌生的路上,可以把日月星辰或建筑物、山川河流、巨石大樹等作為參照物來辨別方向,對自己的路徑進行重新規(guī)劃或校準,從而找到更加符合自己期望的路線。換作人生場景,參照物可以是一種具體的行為模式、一個實踐的切入點,我們可以借助參照力找到適合的參照物,令抵達成功目標事半功倍。所以,獲取恰當參照物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,不僅直接關(guān)系到我們的事業(yè)與前程,還牽扯到家庭的幸福根基和個人的開心指數(shù)。
在工作和生活中,有些人參照力不足,常常出現(xiàn)困頓、迷茫、糾結(jié)的現(xiàn)象,甚至會感到灰心喪氣、備受煎熬——何去何從?如何作為?我有一個同學就是如此。他進入職場后,在尋找參照物時,總是參照特別成功的人士,并立下目標,幾年內(nèi)就要成為“這樣的人”。我覺得他的能力與天賦平平,又無任何可以倚重的力量,短時間內(nèi)就想靠近甚至達到“參照物”的水平,顯得有點不切實際。果然,這樣的思維能力與方式令他不僅屢屢受挫、業(yè)績平平,還養(yǎng)成了眼高手低、好高騖遠的毛病。后來,我勸他把“參照物”校正一下,先以身邊的先進人物、業(yè)務(wù)骨干為榜樣,向他們學習,腳踏實地做事,慢慢地,他的工作有了起色,人也變得踏實多了。如此可見,選好“參照物”的能力多么重要。
參照力不是先天自帶的,需要人為地、努力地去修煉、提升,具體該怎么做呢?
首先,要重視參照力的培養(yǎng),保持良好的心態(tài)。認識到在事業(yè)上善用參照力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、正能量的參照物,讓工作少走彎路,多出成績。而在人際關(guān)系的處理上,善用參照力是為了讓我們不同別人搞盲目攀比。
其次,我們在尋找對標學習的目標時要注意可接近性、可操作性,不要去尋找過于虛幻渺茫、高不可攀的參照物,這樣可能會打擊自己的信心。當然,也不要跟那些格局小,境界、能力比自己低的人去較真,或把他們當成參照物,如果這樣就降低了自己的追求水準。
我們常常講“跳起來摘桃子”,掉到地上的“桃子”,那不是參照物,特別容易摘到的“桃子”,不是參照物,無論怎么努力,跳斷腿也摘不到的“桃子”,也不是參照物。我們在尋找參照物的時候,一定要從實際出發(fā),從實踐出發(fā),為自我設(shè)定一個合理區(qū)間,確定通過盡力發(fā)揮可以實現(xiàn)的目標值,再結(jié)合自身的實際能力、天時地利等因素綜合考量,最終找到那個自己跳起來摘得到的“桃子”。而在這個判斷、取舍的過程中,我們的參照力也得到了磨煉與提升。
第三,我們要通過不斷學習和修身養(yǎng)性去提升綜合素養(yǎng),因為一個人的頓悟能力越強,參照力就會越強。一個人的格局越大,參照力的空間就越大。
在人生中,我們要想獲得成功,可以借助多種“力”。善用參照力,可讓成功的目標與途徑更加清晰,還要不斷努力進取,這是一個提升自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。
(楊德振)
(編輯: 吳嘉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