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是愛喝茶之人,喝到一定程度,肯定有好多“姿整”(講究)。有的喜歡淘各種款式的茶壺,有的喜歡四處尋找高品質(zhì)的茶葉,有的會跑十多公里取山泉水泡茶,有的只喜歡跟投緣的茶客喝茶,有的在反復(fù)思量如何裝扮自己的茶室……凡此種種,都是愛茶至深,難以自控,但又樂此不疲。
我已喝茶十多年,或多或少都有上面這些共性嗜好,但程度不算深。最近兩三年我喜歡上“焚香煮茶”,就是邊焚香邊泡茶喝,自得其樂。一個人如果熱愛一件事,過程再煩瑣也會不厭其煩。
這些年,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整理茶桌,清洗茶具,抹桌擦椅等。尤其是周末,我要把茶桌收拾得干干凈凈、整整齊齊后,才開始泡茶。但面對整潔的茶桌以及嶄新的早晨,我總覺得還缺了點什么。“掃地眼塵凈,焚香心境清?!庇谑牵覜Q定做一件樂事、雅事,我點燃一支檀香,在飄逸的香氣中,經(jīng)歷備器、分茶、取火、候湯、點湯的過程,喝茶便有了一種濃濃的儀式感。此時嗅覺與味覺皆感覺妙不可言,不禁感慨焚香與品茶簡直是絕妙的“搭子”。
焚香,我最初是受女兒影響,試著用,慢慢就喜歡上了。每到休息日或者節(jié)假日,我都會點起一支檀香,開啟悠閑喝茶模式。要是碰上陰雨天,我還會點起香薰蠟燭,營造一個愉悅閑適的氛圍。每當(dāng)這個時候,我泡起茶來就特別有感覺,心境平和,神清氣爽,沖泡出來的茶也特別好味。
“無香何以為聚?”焚香習(xí)俗在我國由來已久。唐宋以來,焚香更是文人雅士聚會時必備的活動,與點茶、掛畫、插花同稱為“四大雅事”。后又被坊間百姓所接納,成為人們一種日常的文化習(xí)俗。
今年深秋時節(jié)我去了一趟海南,到了儋州市,專程參觀了東坡書院,了解蘇東坡在海南的故事,也得知自己景仰的蘇大學(xué)士還是和香大家、論香高手。他不但品香,還寫香、詠香、制香,還有獨門秘制的“東坡聞思香”等,更留下“焚香引幽步,酌茗開靜筵”等令人嘆為觀止的焚香品茗詩篇。
我在書院內(nèi)的“東坡香文化館”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銅爐和一些“東坡沉香”,打算往后好好向蘇大學(xué)士學(xué)習(xí)“焚香煮茶”,學(xué)習(xí)他優(yōu)雅從容的生活態(tài)度。
回來之后,我試著用銅爐燒盤香。當(dāng)銅爐生煙、幽香縈繞之時,我便被安詳靜謐的氛圍包裹著,很自然就想到灑脫豁達(dá)的蘇東坡,想到他的優(yōu)美豪邁的詩詞和坎坷瀟灑的人生,也想到自己在歡喜與遺憾交織中已匆匆走過的半生,欣喜、焦躁都慢慢歸于平靜,仿佛進(jìn)入一個脫俗而安靜的空間。幽香彌漫間,我悠然泡一壺老六堡茶,細(xì)品慢啜,讓思緒在時光里安然地流向遠(yuǎn)方。
喝茶喝到一定程度,焚香以伴,香香相融,凈心明性便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(山蒙)
(編輯: 吳嘉祺)